第29期(总第198期)(8月1日—8月7日)
2022-08-08
《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2022年8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3.5%,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会下降幅度,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方案》部署了六大重点任务,一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二是深入推进节能降碳,把节能提效作为满足能源消费增长的最优先来源,大幅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重点产品能效水平,推进用能低碳化、智慧化、系统化。三是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推进清洁生产,打造绿色低碳工厂、绿色低碳工业园区、绿色低碳供应链,通过典型示范带动生产模式绿色转型。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充分发挥节约资源和降碳的协同作用,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工业领域碳排放。五是加快工业绿色低碳技术变革。推进重大低碳技术、工艺、装备创新突破和改造应用,以技术工艺革新、生产流程再造促进工业减碳去碳。六是推动数字赋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强化企业需求和信息服务供给对接,加快数字化低碳解决方案应用推广。
《关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印发。2022年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各城市要健全废旧物资回收网络体系,因地制宜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和再制造产业发展。重点建设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规范回收站点和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要求的绿色分拣中心、交易中心,并将塑料废弃物、废旧纺织品规范收集设施作为回收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有条件的城市还应建设一批可循环快递包装投放和回收设施。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行业的提质改造和环境监管,推动行业集聚化发展,做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等拆解产物流向监管,改善行业“散乱污”状况。各城市抓紧在省级发展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要点》,编制实施方案并以城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同时按程序抄报有关部门。各城市要高度重视,建立相关工作机制,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并推动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等限制性政策,确保建设取得实效,并及时梳理好经验好做法,报送宣传报道材料。省级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对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予以协调和解决,并组织好本省信息上报工作。
《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印发。2022年8月3日,中国炼焦行业协会发布《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目前全国焦化CO2排放量估算为1.5亿吨/年~1.55亿吨/年,核算范围包括煤焦油加工和苯精制,不含煤气深加工。《方案》提出,焦化行业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到2025年焦化废水产生量减少30%,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产生量分别减少20%;能源管控中心普及率到达50%以上;全流程信息化管控系统应用达到50%以上,智能制造在焦化行业有所突破;以及重点区域企业超低排放改造、提高节能降耗效率水平等措施。通过采取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措施,到2035年具备减碳30%的能力。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方案》还提出焦化行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六项措施:一是严控焦化新增产能,二是协同攻关节能降碳技术,三是强化基础体系建设,四是加强与政府沟通协调,五是凝聚行业力量,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中国乡村振兴报告(2021)》发布。近日,由国家乡村振兴局 中国扶贫发展中心指导,华中师范大学组织研究编写,《中国乡村振兴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聚焦过渡期开局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就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扶贫资产管理与监督、提升村级治理水平和发展能力等开展专题分析和研究,阐明背景与形势,解读政策措施,介绍典型案例,分析困难和挑战,提出对策建议。《报告》指出,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内在需要。2020年、2021年相关文件接续出台,就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的对象和范围、方式和程序、帮扶政策举措以及组织保障等作出明确规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顶层设计。但是地方实践中仍然存在返贫风险变动性与差异性较大、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测量指标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不确定、农户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防返贫动态监测与帮扶机制的灵敏度和有效性,形成符合各地实际的界定防返贫动态监测范围的指标体系,提升农民主体性发挥作用的空间。
国家网信办发布《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有关方面跟踪监测各地区、各部门数字化发展情况,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水平评估工作,编制完成《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以下简称《报告》)。《报告》重点评估了31个省(区、市)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创新、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发展环境方面的发展水平。综合评估结果显示,浙江、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山东、天津、福建、湖北、四川等地区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10名。这些地区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整体部署和统筹推进,制定实施本地区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持续巩固数字基础设施优势,不断丰富数字社会惠民为民服务,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2年数字经济形势研判》报告发布。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2022年数字经济形势研判》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和国际局势冲击,我国总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但数字经济仍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已成为“六稳”“六保”目标实现的关键力量。数字产业化方面,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拉动投资效果显著,数字产业创新充满活力。产业数字化方面,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持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进一步提速。数字化治理方面,平台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互联网企业主动谋变。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数字经济国际竞争更加激烈、数据交易机构“挂牌热,交易冷”、数字化赋能作用有待进一步挖掘、平台经济发展正经历阶段性调整等问题挑战。报告预计,下半年我国数字经济在总体经济环境回暖的背景下将迎来更快发展。
《全球数字经贸规则年度观察报告(2022年)》发布。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全球数字经贸规则年度观察报告(2022年)》。报告指出,数字贸易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数字经贸规则的制定和签署已成为各方核心关切,数字经贸规则体系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报告对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提出了展望,建议促进数字增长包容性,推动弥合各国数字鸿沟,加强数字经贸规则协调,避免圈层化、碎片化趋势,发挥多边主义关键作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
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发布《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在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总体组指导下,国内相关产学研用单位共同编写形成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白皮书(2022版)》(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系统梳理了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研究分析了国际、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现状和主要问题,提出了智慧城市基本原理及参考框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版智慧城市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提出了拟研制的标准项目清单、标准化工作建议。《白皮书》是我国新时期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总体性、体系性规划,既可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等智慧城市相关方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指导,也能够促进标准在保障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发挥实效。
《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2年)》发布。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2年)》。在去年首次编写的《区块链基础设施研究报告(2021年)》基础上,今年的报告跟踪研究了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实践的最新进展,重点对“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框架”“区块链基础设施路径发展态势”“区块链基础设施创新技术方向”“区块链基础设施应用实践”做分析和阐述。其中,报告指出自2021年首次从“垂直的技术协议栈”和“水平的建设方案”两个维度梳理区块链基础设施组成要素以来,垂直维度的区块链基础设施功能协议栈框架趋于稳定,技术创新的热点方向主要围绕处理能力、交互能力和上链能力展开。最后,报告还提到随着全球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展、运行能力不断增强,其已经不仅应用于加密数字货币等场景,而是在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同的领域开展应用实践,涌现出数字藏品、数据流通、双碳交易、供应链金融、产品溯源等一批典型的去中心化多方信任应用模式。
《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发布。当前,随着5G规模化商用进入快车道,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启动6G研究。我国高度重视6G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2022年7月24日,数字中国峰会“5G应用及6G愿景”分论坛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论坛上,IMT-2030 (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通院副院长王志勤发布《6G典型场景和关键能力》白皮书。白皮书聚焦6G总体愿景需求,研判6G发展驱动力,预测6G市场趋势,凝练6G五大典型场景,设计6G关键能力指标,充分展现我国6G阶段性研究成果。
江西省《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2022年8月1日,江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城镇开发边界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规范有序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改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式,切实维护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权威性,建立控制性详细规划维护机制,强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监督和保障。
《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近日,江西省大数据中心发布了《2022年江西省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结合江西实际,创新构建了江西省设区市数字经济总量测算体系,首次完成了全省11个设区市数字经济规模测算,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江西省数字经济白皮书。全文包括总体发展情况、重点领域发展情况、发展形势和发展建议四部分。《白皮书》显示,2021年江西数字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增加值达10378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5.0%,较2020年提升2.5个百分点2021年江西省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达到9070亿元,占数字经济总体规模比重达87.4%。各地数字经济规模呈现三个梯队,南昌位于全省数字经济第一梯队,数字经济规模达到2749.5亿,数字经济成为江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甘肃省印发《2021-2035年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近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印发《甘肃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认真落实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及其专项建设规划,聚焦科学开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加快推进全省生态建设步伐,建设山川秀美的美丽甘肃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结合甘肃实际,以国家生态建设总体战略布局为支柱,将“两屏三带”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的甘肃功能区细化为河西祁连山内陆河、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明确了全省生态修复规划布局和重点任务,尤其是6个分区治理单元和20项重点任务、30个重点工程。设置生态功能维护和生态修复治理两大类8项具体指标和4项约束性指标,提出至2025年,全省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稳定在12.62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12%,综合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53.5%,森林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
(信息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生态环境部官网,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管网,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江西省人民政府官网,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智慧城市行业动态公众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