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智库第15期微论坛——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2022-11-2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决策部署,2022年11月25日,由北京中研智库、中研智业集团主办,中研智业黄河流域研究院承办的中研智库第15期微论坛——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论坛通过线上形式成功举办,共有千余人在线参加了会议。
本次论坛由中研智业黄河流域研究院院长吴君主持,中研智业数字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齐睿,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云平,宁夏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樊建民,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杨蕙馨,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陕西省黄河文化与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方兰,太原理工大学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长、博导赵喜萍,青海省工程咨询中心副总/正高级工程师郑国强,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蒲欣冬,河南省安阳市委党校决策咨询部主任、副教授郭鹏群,成都市规划院副总规划师李永华,中研智业黄河流域研究院院长吴君等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与会专家学者紧扣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内涵,聚焦沿黄省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广泛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探讨各领域创新动态,精彩分享各领域实践经验,为黄河流域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全视角、宽领域、多维度的策略参考。
《黄河流域9省区县域经济数据报告发布》
中研智业集团数据分析团队历时半年多时间,在完成黄河流域9个省区县域经济数据分省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黄河流域9省区县域经济数据报告》总报告。会上,齐睿院长代表中研智业集团发布了《黄河流域9省区县域经济数据报告》,并进行了详细解读。报告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要求出发,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财政收支、经济活跃度等角度着手,选取多项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分析、系统展示,总结了9省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特征和问题,并从提速增量、优化配置、创新发展、补齐短板等方面为黄河流域各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以改革县级政府职能推动产业集聚》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本底特殊,要平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须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原则,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赵主任从回归事物本源的角度出发,从促进产业布局集中集聚的视角,认为建设产业集群不仅需要选准产业方向,还需要引导空间布局,而目前以县级单元进行园区及产业空间布局,长期面临着“散小差乱”的顽疾,不利于产业集群发展,应以地市级甚至更大尺度进行优化空间布局,相应县级政府从职能改革上应侧重强化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弱化其经济产业发展职能。以县级职能改革促进产业集聚发展,赵主任提出了自己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探索和路径方向。
《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的思考》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坚持创新、加大创新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抓不可的事情。樊建民研究员从引用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入题,生动引出如何创新、怎样创新、创新什么的核心问题,认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干字当头,并围绕宁夏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点介绍了宁夏推进用水权、土地权、排污权、山林权,简称“四权改革”的创新情况,并针对宁夏发展面临的难题,总结以往的经验,提出先行区建设必须“以改革为先导、以创新求突破”、“只有先行一步才能蹚出一条新路”的创新路径。
《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在数实融合的浪潮下,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正不断加快。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杨蕙馨院长对于数字化转型给出了两个方向:一是从内部进行战略谋划与实施,进行员工赋能、流程赋能、管理赋能;二是从外部进行政策引导与支持,进行客户赋能、合作赋能。面向复杂的市场环境,要各方合力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数字能力”,不能单打独斗,要借助外力与平台的力量,打破“不愿”“不敢”“不会”的困境,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黄河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初探》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关键举措,是激发市场活力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然要求。方兰教授在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发展历程展开,按照四方面战略取向、六个价值转化机制分析米脂县高西沟村、陕西定边县及澄城吴坡水保示范园以及陕南、关中、陕北多个典型实践案例,引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转化路径,认为绿水青山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的基础资源,要通过生态产业发展支持机制,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等生态经济优势,以生态产业发展促进支撑机制,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系统支持。
《“水-能源-生态”协调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提升战略研究》
水土保持是黄河中游地区的重要工作。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富集区,“水-能源-生态”协调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赵喜萍院长以山西为例,将沿黄流域煤矿矿区实施分区管控、分类开采、分级修复,针对不同距离煤企实施分阶段、分标准发展,加强过程控制,减少末端治理和生态扰动,实现环境损伤最小化与生态修复效果最优化。从煤炭开采对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扰动影响、煤矿智能化变革对黄河流域生态提升模式研究等方面揭示煤矿智能化变革对黄河流域生态提升的驱动机制,引申出煤矿智能化变革推动了黄河流域的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结论。
《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径方法探索》
青海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黄河流域既是源头区,也是干流区,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郑国强副总基于黄河青海流域的自然本底条件,从发展基础、地位作用、问题挑战、重大机遇四个维度分析黄河青海流域特征,探索出加强源头保护、统筹流域治理、强化科学管理、厚植发展基础、弘扬河湟文化等极具实用性的对策建议,并从着力稳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确保流域长久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讲好青海“黄河故事”、绘就“九河共治”美丽画卷领域明确了具体行动方略,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青海黄河流域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县域发展战略研究——以甘肃省临洮县为例》
洮河是黄河上游右岸最大的支流。临洮,是因洮河贯穿县域而得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纲要》要求,在洮河等流域开展轮作休耕和草田轮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对已垦草原实施退耕还草。蒲院长立足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出融区域、补短板、优生态、聚人气、强产业的五大发展战略,为临洮提出黄河上游洮河经济带的核心发展区、兰西城市群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新兴城市功能的承载区、区域性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黄土高原全流域国土综合整治示范区、兰州都市圈最具潜力最有活力的发展空间等十个符合实际并具有前瞻性的国土空间规划定位,为上游支流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做出更能体现生态与发展共赢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加快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以河南安阳为例》
党的二十大后习主席的首次国内考察到了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安阳市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将文化旅游产业列为四大千亿级主导产业之一来推动。郭鹏群教授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对文旅业冲击、传统文旅产业发展模式面临挑战的实际情况,认为应该抓住数字化转型为文旅文创融合发展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论述IP逻辑变革、流量逻辑变革、场景逻辑变革,并从“元宇宙”的技术应用层面、产业升级层面、匹配度层面、经济效益层面、行业动态层面重塑文旅产业的模式和形态,分析了数字藏品将对创造经济增长点、实现文旅IP价值变现的重要影响。
《大城市近郊区县规划转型发展研究》
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多规合一”的根本。李永华副总以成都市郫都区为例,从双评价入手,研判大城市近郊区县发展特征,从城乡空间演变的角度,分析总结大城市与近郊区县的关系,深入剖析大城市近郊区县的优势条件、面临问题和潜在风险,强调从协同区域发展格局的角度,优化城市功能,探索并提出了基本功能就近满足、核心功能相互支撑、特色功能优势彰显的发展布局策略,对黄河流域城市近郊区县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黄河流域战略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吴君院长基于多年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研究,综合比较分析黄河流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分省区和分行业深入分析,提出各省区应以产业本底条件为基础,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向特色化和高质化发展,并针对性提出各省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升级发展的拓展方向。
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黄河流域研究院是中研智业集团聚焦黄河流域,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公共性、研究型专业智库机构。研究院聚焦黄河流域九省区,以黄河流域数据库为基础,以经济产业、新型城镇、数字智慧为重点领域,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化、高端化智库服务。未来,研究院以当好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智囊团和思想库为己任,践行“研究积淀、智库引导、数字赋能、知识输出”服务模式,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强创新、更有价值、更加精准、更为有效的高质量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