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期(总第174期)(2月7日—2月13日)
2022-02-13
《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印发。2022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城镇环境基础设施供给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构建集污水、垃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到2030年,基本建立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环境基础设施体系。《指导意见》强调:加快补齐能力短板。健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加快建设完善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逐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站点,完善分类运输系统,加快补齐分类收集转运设施能力短板。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加快建设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地区,鼓励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进一步提高,高素质农民队伍日益壮大。《规划》指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全部上图入库并衔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新建高标准农田2.75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6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立足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生产供给,统筹布局生产、加工、储备、流通等能力建设,打造东北平原、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等粮食安全产业带。
《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印发。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印发《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5年,全国林草产业总产值达9万亿元,比较完备的现代林草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结构更加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改善,吸纳就业能力保持稳定;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持续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明显提升,产品生产、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林草产品国际贸易强国地位初步确立,年进出口贸易额达1950亿美元;林草资源基础更加巩固,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有效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木材安全、粮油安全和能源安全,服务国家战略能力进一步增强。《规划》提出,完善林草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循环利用。落实国家关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有关用地政策,在不破坏生态和严格履行程序的前提下,保障林草产业用地。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国土空间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1%—3%的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等产业开发。在林地上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经营服务的工程设施,符合《森林法》有关规定的,不需要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落实国有资产报告制度要求,丰富和完善林草资源资产报告内容。
《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 年版)》发布。2022年2月1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实施指南》)。《实施指南》提出引导改造升级、加强技术攻关、促进集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四项基本要求,同时出台了炼油、乙烯、对二甲苯、现代煤化工、合成氨、电石、烧碱、纯碱、磷铵、黄磷、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钢铁、焦化、铁合金、有色金属冶炼等 17 个具体行业的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
《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钢铁工业基本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的主要目标。《指导意见》提出十二大主要任务,即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有序发展电炉炼钢、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大幅提升供给质量、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钢铁、有色、化工等重点行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再生资源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力争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其中,冶炼渣达到73%,工业副产石膏达到73%,赤泥综合利用水平有效提高。主要再生资源品种利用量超过4.8亿吨,其中废钢铁3.2亿吨,废有色金属2000万吨,废纸6000万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日益完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集中度和协同发展能力大幅提高,努力构建创新驱动的规模化与高值化并行、产业循环链接明显增强、协同耦合活力显著激发的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生态。
《“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发布。近日,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国家林草局制定了《“十四五”全国农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药产业体系更趋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规划》提到,推进农药生产企业兼并重组、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中型生产企业。到2025年,着力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50家超10亿元企业、100家超5亿元企业,园区内农药生产企业产值提高10个百分点。《规划》还要求大力发展农药经营社会化服务,促进农药经营由单纯的分散卖药行为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技物结合服务转变。到2025年,农药经营单位数量不超过30万家,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门店数量控制在1.5万家以内,农药经营使用一体化企业达到2000家。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据中心产业图谱研究报告》。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牵头撰写并发布了《数据中心产业图谱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聚焦新型数据中心供配电、制冷、IT 和网络设备、管理和软件等上游环节及产业中游、下游的主要参与者,全面梳理、深入分析细分领域的产业链构成、市场现状、产业竞合情况、热点技术产品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力图多维度立体化的描绘数据中心产业图谱。同时,《报告》对数据中心产业上游设备和软件提供者,中游数据中心建设者以及下游数据中心使用者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态势及走向进行了分析,为我国数据中心产业链发展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正式发布。2022年2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技术标准》),编号为CJJ/T315-2022,自2022年6月1日起实施。《技术标准》分为总则,术语、缩略语和代码,基本规定,平台架构和功能,平台数据,及平台运维和安全保障等6个部分,对城市信息模型基础平台的架构和功能、平台数据、平台运维和安全保障做了详细规定,适用于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设,推动城市建设、管理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甘肃省关于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施意见》印发。2022年2月8日。甘肃省委印发《甘肃省关于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充分衔接国家政策要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固本守源、和山睦水,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重点、统筹推进,多元联动、全民参与”5个方面的基本原则,设定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11项预期性指标,明确到2025年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2035年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基本实现的工作目标。确定了甘肃省到2035年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主要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优化乡村生态空间布局、做好巩固拓展生态脱贫成果与生态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强化农业绿色发展、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积极开展示范引领7方面28项具体任务,明确了省级层面责任部门。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工作推进机制,统筹安排乡村振兴领域相关财政资金,将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考核体系,大力宣传生态振兴理念、政策、路径和成果,形成家家参与、户户关心的良好社会氛围,切实保障乡村生态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实施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高标准编制好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信息来源:国务院官网,发改委官网,工信部官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农业农村部官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官网,甘肃省人民政府官网,中国大数据产业观察网等)